郑州财经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建校基础是成立于1997年的郑州经济管理学校,2003年设置为专科层次的郑州经贸职业学院,2014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郑州财经学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育人育才使命。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公益性办学原则,秉承“厚德、砺志、笃学、敏行”校训,践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定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以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为目标,服务郑州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3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6大学科门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1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样板课程等1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优秀课程等13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承担省级教改项目5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1项。学校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市级产教融合创新试点校。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水平持续提升。学校坚持引育并举,持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现有折合专任教师1354.5人, 其中自有专任教师1119人(含银龄教师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61%。自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18.59%,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1.33%,“双师双能型”教师占32.71%。拥有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标兵、省级骨干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等100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6个、省级创新工作室2个。教师在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思政课教学比赛中获奖143项,其中特等奖、一等奖38项。
积极推进协同创新,科研能力持续加强。学校坚持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加强应用研究,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科研创新平台13个。获省部级科研项目108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65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36篇,授权专利455项,其中144项专利实现成果转化。与郑州市知识产权协会、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等机构合作,推进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首家通过“贯标”认证的高校。在决策咨询方面,先后组织师生101人次参与市政府重点研究,形成内参47项,其中21项被市领导批示,11项获郑州市政府决策研究优秀成果。
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打造优质育人环境。学校总占地面积1854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033.39万元,实验实训室170个,馆藏纸质图书240万册,电子图书144万册;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智慧教学研究实验室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网络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网覆盖全校。
拓宽合作交流渠道,对外合作成效初显。学校注重开放式办学,与华为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5个产业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提升干部和师资队伍素质“三年行动计划”合作协议》,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连续十年对口支援西藏那曲职业技术学校,累计捐赠物资529.91万元,为其培训师生12批694人次。与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实施教师海外培训、师生出国访问交流、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骨干教师出国读博等项目。自2017年以来,选派师生553人次赴14个国家进行交流学习和专业培训。资助107名优秀毕业生、65名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深造。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建校28年来,已向社会输送10万余名各类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与好评,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省高等教育就业质量十佳示范院校”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和河南省教育厅官网多次报道学校的办学举措和经验。
(数据截止时间:2025年2月)